中美关系迎来新拐点?普京万万没料到!中方态度大变,信号不简单

时间:2025-04-05 07:12:10来源:即时头条网 作者:思念

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消息,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宣称,上任后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一表态使得在他明年1月就职之前就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发酵事件。路透社20日引述两名知情贸易商的话报道称,中方相关企业本周购入50万吨美国大豆,这批大豆将于明年3月、4月交付;中方企业上周还订购了75万吨美国大豆,预计在明年1月至3月交付。据报道,中国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且是美国与巴西的重要市场。在2023年,这两个国家的大豆供应量加起来在中国进口量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九成。美国大豆农场主与相关企业虽能借助金融市场对冲部分损失,然而大量积压的大豆库存使得美国不得不向中国寻求帮助。对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而言,若想让其施政计划顺利开展(“三把火”烧旺),就必须解决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难题,毕竟能助力美国消化大豆库存的唯有中国。美国农业部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大豆有51%出口至中国,中国是美国农场主最不愿得罪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不断紧张,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依赖程度已显著降低。有人提出疑问,为何突然大量购买美国大豆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大豆存在巨大缺口。2023年时,中国进口大豆总量接近1亿吨,然而本土大豆产量仅有2000万吨,这意味着对外依赖程度高达80%。再看美国,它是全球第一大豆出口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中占据67%的份额,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至少超过2000万吨。其二,这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战,从而稳定国内粮食价格。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强烈的冲击。例如,美国对中国芯片进行封锁,中国要对美国进行反制,农业领域就成为可选择的应对方向。大豆是饲料产业的核心原料,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的消费需求也在稳步增长,所以大豆的供应保障有着关键意义。提前锁定125万吨的大豆货源,这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季节性供需波动以及国际市场动荡而产生的价格波动,从而保障国内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下游产业的平稳运行,避免百姓的生活受到原料短缺和价格飙升的影响。正如老话说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应对特朗普加税威胁的情况下,中方除了提前购买125万吨美国大豆之外,也已经找好了其他的供应来源。《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面对突如其来的囤货潮,邀请专家进行分析。专家认为,囤货潮会使中国出口在短期内保持强劲,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从长期而言,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美国企业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部分专家还指出,中国在价格、基础设施和交易渠道等方面优势明显,其他国家难以企及。即便短期策略能够产生效果,长远来看,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依旧难以被撼动。中美贸易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这一点。美国的新政给双方都带来了不确定性。近期,在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美两国的相处模式,这一问题不仅与两国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而且对世界的未来走向有着重大影响。回顾过去一年,在外交事务方面,我国以元首外交为导向,将落实“旧金山愿景”作为主要任务,从而促使中美关系在整体上保持稳定态势。这其中的成果包括,中美之间开展了两轮战略沟通,还举行了五次金融、经济工作组会议;在禁毒、执法、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积极推动务实合作;两国续签了政府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在联合国大会上,双方各自就人工智能相关决议相互联署;另外,近1.5万名美国青少年借助“5年5万”项目来到中国,为中美两国友谊播下了种子。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美两国合作便能实现互利共赢,争斗则会双方受损。因此,中美之间应进行对话而非对抗,开展互利合作而非陷入零和博弈。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若停止发展或者发展被大规模限制,这不仅会给中国人民的利益带来极大损害,也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民众将无法再获取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轻工产品、电子产品以及优质的制造业产品。而且,美国如果失去一个能激励自身发展的竞争对手,反而将中国视为所谓的“敌手”,这会让美国偏离正确的竞争轨道。所以,我们希望美国能够接纳中国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